A股有很多认知度比较高的俗语,比如无穷六绝七翻身,比如法定砸盘日,很多俗语在刚开始的时候并不太准,但是信的人多了就会慢慢开始变得好像那么一回事,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当某个俗语传播的够远,参照这个俗语操作的人就会增加,而更多的人以此为交易准则时无疑就会强化俗语的有效性。
按照时间表,A股马上要来临的“俗语”是——两会期间A股的走势通常都不太好。那么,这个俗语有参考价值吗?我特意将过去20多年A股在两会前后的走势做了个统计,结论略微出乎我的意料。
两会正常情况下都是在3月3日前后召开,到3月15日前后结束,通常会经历10个左右到交易日,为了对比方便,我选择了两会前的10个交易日和两会结束后的10个交易日作为对照组,看看两会对行情有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影响。
过去20年两会前后的上证涨跌幅
统计1999年至2019年这20年中两会前后3个时间段的涨跌幅,我们会发现,两会期间的上证走势竟然真的比前后两段时间要差:
过去20年中,两会期间的平均涨了0.11%,而在两会开始前的10个交易日平均涨幅达到了0.82%,两会结束后的10个交易日则上证平均上涨1.6%。
过去20年A股的生态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,两会对市场的影响也在慢慢变化。如果我们把这20年的数据拆分成两段,差异会很有意思。
1999-2009这10年中两会对上证的影响
截取1999年到2009年这10年,两会前的10个交易日上证指数平均下跌了0.72%,两会期间上涨了0.52%,而两会结束后则上涨了1.99%。也就是说在本世纪的前10年,两会对上证的影响是偏正面的,两会开始后的一个月上证平均上证了2.5%。
到了第二个十年,情况就发生了改变:
最近10年两会前后上证的走势
在这个十年中,两会期间上证指数平均下跌了0.61%,而两会前平均上涨0.68%,两会后平均上涨1.44%。但是,不管怎么变,有一点是最近20年中都没有变的:
过去20年中,两会结束后的10个交易日中上涨的概率极大,20年中下跌的年份只有7年,平均下跌4.1%,而上涨的年份是13年,平均上涨4.2%。从统计学角度,两会结束后持股的胜率要高一些。
如果我们再进一步分析下近10年的数据,还会发现一些很有意思的现象。
先上表:
不同时间段两会对上证的影响
从表上我们可以很明显得看到,最近10年的两会确实是上证的黑洞,两会期间横盘震荡或者下跌的概率大,而两会前后的上涨幅度较大,但是如果把3个时间段累积计算,两会前后30个交易日,上证是普遍上涨的。
因为19年的数据偏离太大,会前上涨11.62%,会中震荡0.93%,会后上涨2.28%,为了保证可靠性,我们把19年的数据剔除掉再计算一次:
剔除19年后不同年份两会对上证的影响
虽然数据没有了之前那么可怕,但是根本结论还是差不多的,两会是上证的黑洞,两会前后A股都会上证,30个交易日累积下来还是以上涨为主的。
所以,从投资决策来说,最稳妥的决策应该是啥都不干,平稳度过这30个交易日。当然,对于收益率有更高要求的人,应该这两会开始后卖出股票,在两会结束后买入股票。当然,这种做法也是有风险的,比如02,05和18这三年就会被打脸:
两会前卖出,两会后买入踩坑的情况
当然,总体来看这个策略的胜率依然很高,毕竟02,05年是遥远的20年前,而近15年这个策略也就在18年踩坑一次。
我想了想,出现这种情况的内在逻辑还是有一些的。
在本世纪头10年,每次两会期间都会出台一些利好,在利好刺激下两会开始后市场都会有个明显的上涨,所以才有了99-09年这种会后比会前表现好的形态。到了第二个十年,市场已经习惯了两会期间的利好刺激,所以这种预期会在会前提前反应,但是到了两会期间突然发现实际政策不及预期,于是会议期间总是不温不火,到了会议结束,市场重新开始消化利好带来新一波的上涨。